2025年5月6日至11日,艺术设计学院以“弘扬劳动精神,绘就艺术蓝图”为主题,成功举办第四届劳动周活动。学院精心策划“六个一”主题教育活动,通过“一场劳动专题学习、一次校内劳动活动、一项工匠技能课程、一次非遗文化体验、一门劳动实践体验、一场劳动表彰大会”,将劳动教育融入艺术创作与生活实践,引导学生在躬身力行中感悟劳动价值,传承匠心精神。
启动仪式:凝聚共识,厚植劳动情怀
5月6日晚上,劳动周开幕式在图书馆一号报告厅隆重举行。艺术设计学院领导班子、全体班主任及学生代表齐聚一堂,共同见证活动启幕。党总支书记许金友主持仪式并强调:“劳动教育是青年成长的必修课,希望同学们在艺术创作中锤炼品格,在实践中提升综合素养。”党总支副书记范洪梅详细解读了“六个一”活动流程,院长叶云龙则以“艺术与劳动的双向赋能”为主题发表动员讲话,号召师生以劳动精神滋养艺术灵感,以实践探索深化专业认知。此外,我院特邀衢州孔府文化发展中心张继新大师莅临讲学。张大师以文创设计中南孔元素的创新提炼为主题,从衢州文创产业发展现状、文化IP的核心价值、南孔文化IP设计元素的提炼方法以及未来文创开发规划四个维度,为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讲座。为劳动周活动注入了浓厚的艺术气息与文化内涵,实现了劳动教育与美育的有机融合。
躬身实践:艺术匠心与劳动精神的交融
![]() | ![]() | ![]() |
开幕式当天下午,学院召开全体寝室长会议,部署寝室卫生与文化建设工作。会后,全院学生开展寝室大扫除行动,学院领导许金友、范洪梅、霍庆福带队走访学生寝室,对劳动成果进行细致点评,鼓励学生以“一室之美”涵养劳动习惯。
![]() | ![]() |
![]() | ![]() |
![]() | ![]() |
5月7日至9日,工匠技能和非遗文化体验课程掀起活动高潮。在竹编工艺工坊里,灵动的竹编小鸟展现着传统技艺的现代演绎;非遗扎染与簪花设计工坊中,晕染的方巾与精致的发饰诠释着传统美学的当代生命力;校园大地艺术创作则以自然为媒,师生们巧妙运用石头、落叶等天然材料,在校园里拼绘出充满创意的生态画卷。此外,浮雕工坊的精美作品、创意鸟屋的趣味搭建,无不彰显着艺术与劳动的完美结合。最终,这些凝聚智慧与汗水的劳动成果汇聚成展,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,生动诠释了以劳育美,以美育人的活动宗旨。
![]() | ![]() |
![]() | ![]() |
田野课堂:泥土芬芳中的成长教育
5月11日,师生走进常山县“父亲的水稻田”劳动教育基地,开启沉浸式劳动实践。学生们分组协作,切菜生火、烹制农家饭菜,在炊烟袅袅中体验“一粥一饭来之不易”;午后深入蔬菜种植基地,采摘瓜果、养护作物,与农民交流农耕智慧。田野间的汗水与欢笑,让艺术学子真切体会到“脚踩泥土”的劳动温度。
![]() | ![]() |
![]() | ![]() |
![]() | ![]() |
![]() | ![]() |
闭幕表彰:礼赞劳动,蓄力前行
当日下午,劳动周闭幕式暨表彰大会在“父亲的水稻田”劳动基地举行。学院对在寝室文化建设、技能工坊创作、田野实践中表现突出的44个先进个人,10个文明寝室、2个先进集体予以表彰。许金友书记总结道:“本届劳动周既是技艺的锤炼场,更是精神的播种机。同学们用双手诠释了艺术与劳动的共生之美,展现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。”活动最后,全体师生在稻田畔合影留念,为劳动周画上圆满句号。
本届劳动周共218名学生参与,累计完成艺术作品200余件,实践基地服务时长超600小时。艺术设计学院将持续深化“劳动+”育人模式,推动专业教育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,为培养德艺双馨的新时代艺术人才注入持久动力。
艺术设计学院